近期Lululemon因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加拿大代表團穿它的羽絨服又出圈。
對此有媒體關注并據如下六大問題征詢筆者的看法與點評,不由感慨Lululemon已到本土市場,但我們能學到Lululemon有多少?其實模仿學習是沒有未來的,要學習Lululemon的品牌精髓,核心還在于品牌初心,堅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品牌價值。
一、Lululemon憑借什么成為了市值超越阿迪達斯的運動休閑品牌?
作為瑜伽運動細分領域冠軍Lululemon品牌能夠在耐克、阿迪把握的運動市場上異軍突起分一杯羹值得老牌國際運動品牌警惕,而在市值超越還是投資者對于lululemon持續成長看好;同時也說明了阿迪在持續成長面臨挑戰不小。
二、瑜伽褲能夠售價上千,Lululemon為何能夠定價如此高?吸引消費者的點在哪里?
商品定價策略當然和其品牌、品質、設計、面料等是相關聯的,好的品質、設計、功能面料對于用戶體驗來說當然愿意支付更高的價錢;這既是品牌溢價,也是Lululemon高明之處,在品牌與產品定價上和耐克、阿迪形成錯位,顯得Lululemon層級更高。在吸引消費者更多來自需求的創造與引導,Lululemon在用戶需求上營造出一種瑜伽新生活方式,運動需求與生活休閑需求的結合讓產品從運動細分場景走向生活時尚的配搭需求,無形加大市場空間。
三、 Lululemon靠瑜伽運動褲出圈,為何沒有另外一家瑜伽褲品牌與之競爭?
lululemon目前就是瑜伽褲的代名詞,在瑜伽褲領域lululemon不僅僅開辟這個細分運動領 先者,也在這個領域率先把社交體驗做到極 致,通過瑜伽教練和用戶的口碑傳播,通過KOL、KOC的種草營銷,讓做瑜伽鍛煉的用戶不穿Lululemon為恥辱。來自美國的Vuori靠著男士瑜伽褲撐起250億估值,國內也有眾多以Lululemon為主要參標品牌的創新瑜伽褲品牌紛紛參與進來,但實際上Lululemon在國際和國內鮮有主要競爭對手,在國內市場開拓已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市場下沉。
四、 Lululemon也嘗試了品類擴張,打造男裝品牌以及加碼個人護理領域,此外還收購了家庭健身公司Mirror,與阿迪、耐克等運動休閑品牌相競爭,那么它的優勢又能在哪里?
在女性瑜伽細分領域的成就并不代表在其他品類擴張的正確性,在男性瑜伽等嘗試其實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收獲不大,和耐克、阿迪等全品類運動品牌的競爭還是有落差的,lululemon在女性瑜伽褲的成功并不代表在其他品類的成功,不過圍繞女性運動在女性運動穿著上做適當的延伸是可以,一個女性品牌的基因是難以男女通吃的,除非多品牌矩陣規劃。
北京冬奧會加拿大代表團Lululemon羽絨服出圈其實也代表了一種品類擴張的意愿。
五、 Lululemon此前曾嘗試的ivivva品牌已經關店,近期收購的mirror遭到了耐克的起訴,在全品類擴張道路上,Lululemon的定位是不是越來越不清晰了?
全品類擴張需要循序漸進,首先在女性瑜伽運動的配搭上需要繼續夯實,在此基礎上適當在品類擴張上延伸到女性內衣運動系列的細分運動場景上,瑜伽褲的成功模式可以復制到女性內衣運動系列、女性運動裝備系列、女性運動時尚系列、女性運動休閑系列,Lululemon作為一個女性綜合運動品牌還是有機會的,犯不著一定要和耐克、阿迪等運動品牌一樣做男女童通吃的全品類品牌。
作為相對高端的瑜伽品牌,Lululemon在基礎大眾產品從價格策略上做適當下探也是有必要的,勢必沖擊模仿品牌的生存空間。
六、 Lululemon與加拿大鵝同屬于加拿大品牌,兩者之間有何共同之處?是否都是在中國收割國人的智商稅?
品牌溢價做的都不錯,來自加拿大的品牌,但lululemon的國際化做的更加徹底一些,加拿大鵝還是有明顯的產地烙??;品牌的成功不能單純以智商稅來解讀的,他們在國內的成功首先來源于在歐美市場的巨大成功,在當下時尚文化以歐美時尚文化為主流的全球市場,得到歐美市場用戶的認可,隨之在全球市場得到用戶的擁護是自然的品牌影響力輻射與覆蓋,這是品牌的魅力,我們必須尊重市場規則與不同品牌帶來的體驗的差異化,在品牌內涵傳播、產品設計、面輔料的創新與應用、渠道推廣方式、營銷創意等,我們本土企業還是需要認真學習,不能盲目本土品牌自信,還是需要有全球格局視野,中國的國潮不僅僅只是在國內潮而自嗨,而是要多和全球市場交融才有更好的明天,國潮要形成國際潮才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單純的消費內卷只是閉門造車自我局部小循環而已,雙循環才能立足全球市場。
網站編輯:陳一